详细内容
“中华”牌卷烟之所以享誉神州,是因为曾作为“国烟”被周总理在国宴上招待来自五大洲的贵宾。尤其是从50年代到80年代年期间,“中华”牌卷烟一直作为烟,主要供应对象是驻外使领馆和来华外宾,当时产量一直偏低,无法在市场上销售,这就使“中华”牌卷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。文革期间,“中华”烟的产量甚至低于50年代,商业部按照“照顾特需、照顾边远、兼顾一般”的原则对全国进行分配。上海卷烟厂开始生产滤嘴“中华”烟后,次样品烟是由市烟糖公司派专人送到中央。1984年上海烟草公司成立时,“中华”还是作为烟,消费者仍不能在市场上买到。1988年全国13种名烟放开价格上市供应,“中华”烟终于和消费者见面了。
中华牌卷烟之所以能赢得“国烟”的美誉,关键是中华牌卷烟的吸味纯净,质量上乘,富有清香之气。为了把好中华牌卷烟的质量,中华牌一问世,便得到了当时各级领导的极大关注,上至国家局、华东烟草公司和上海市公司,下至厂领导、车间领导,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中华牌卷烟基本上是按照“有多少烟叶生产多少香烟”的原则进行生产的。由于当时国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,国内烟叶供应严重不足,因此,当时的中华牌卷烟的产量也一直较低,但中华牌卷烟的质量始终保持如一。
在中华牌卷烟包装形式上就有光嘴粗支的软包20支装;硬盒(抽屉式)10支、20支、24支等包装;铁听50支装,铁听形式也分有低听及卷边听二种;以及现有生产的硬盒翻盖式20支装(也曾生产过5支、10支装)等多种形式。
在烟支的规格上也由粗支(光嘴)发展为81毫米长过滤嘴烟以及现有生产的84毫米长过滤嘴卷烟。并在烟支品牌和包装商标装潢上也按不同的产品要求,有华表图案加中文字、华表图案加中文拼音字样以及华表图案加中英文字样等。使用的商标及钢印就是延用了历史上设计的华表中英文(拼音)。